从物流过程看,我国物流保管费用是发达国家的2倍,管理费用是其3至4倍;从流通组织看,多级批发、多级零售现象普遍,每增加一个环节,平均加价5%至10%。
鲜奶是城镇居民需求量最大的食品之一。在北京朝阳区某超市,伊利金典纯牛奶每箱12盒、每盒250毫升,价格69元,相当于每升23元;荷兰荷高(Globemilk)全脂纯牛奶,每盒1升只售22.8元,比伊利金典纯牛奶还便宜。正在这家超市买牛奶的市民张建对记者说:“国产奶从产地到超市,只在国内运输,而进口奶要跨国运输,涉及更多环节,流通成本应该更高,售价应该更贵,可为啥有时候反而国产奶价格更高?”“门道就在于,国产奶虽然只在国内转一圈,但流通成本还是太高了。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。所谓“流通成本”是指消费品离开工厂或田间至消费者手中这期间的成本,这不仅包含运输成本,也包括仓促、分销等成本。以国产乳制品为例,不仅要经过一级批发和二、三级分销环节,而且为了争到超市货架的好位置,往往还得交一笔不低的进场费、宣传费。据一些企业测算,国产乳制品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50%,而进口奶一般是一级代理商直通门店,有些产品由超市直接从原产地进货,没有过多中间环节。在国内消费市场,商品零售价和出厂价差别较大的现象很普遍,多数是流通环节成本过高所致。
在河南漯河,大白菜的地头收购价约为每公斤1元;而到了上海杨浦区的菜市场,每公斤大白菜的价格接近2元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蔬菜类农产品流通成本占售价的50%—60%,甚至更高。在山东济南,高新区某超市一袋5公斤装东北大米的零售价为49元,每公斤约合5元。而在东北大米产区,每公斤大米一般不到3元。国家粮食局负责人介绍,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,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1倍多。
在湖南长沙,雨花区某建材店的店主介绍,建材家居业流通环节加价严重,一些产品在建材市场的售价是出厂价5倍以上。国内家居建材商品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20%,而同类商品在欧、美、日的物流费用占比不到10%。
在浙江温州,某服装生产企业老板告诉记者,一件生产成本价为50元的衣服,大商场至少卖到一两百元,如果在高档购物中心,价格能翻10倍乃至更高。国内服装业流通环节繁多,流通成本占比多数在50%以上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说,从物流过程看,在运输、保管、管理三个物流环节中,我国流通成本高在保管、管理环节。去年,全国物流总费用为11.1万亿元,占GDP的15%左右,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8%—9%的水平,其中保管费用占33.1%,管理费用占13%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物流保管费用是它们的2倍,管理费用是其3至4倍。
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,我国大约在30%—40%,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约为15%—25%,发达国家一般为10%—15%。从流通组织看,流通主体规模小、形式散、环节多、效益差,是国内流通业的顽症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马继红说,我国流通主体形式多样、性质多元,商品流通中多级批发、多级零售现象十分普遍。粗略计算,流通过程每增加一个环节,平均加价5%至10%,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。